大明王朝到底为什么会灭亡?和崇祯有多大关系?
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,大明江山二百多年的基业葬送其手,其本人也自尽于煤山。但是,后世三百多年来,每当人们提到明朝亡国这件事,普遍对崇祯抱有同情心态,追根究底,是因为他在当皇帝时比较勤政,最终以身殉国并留下一封感人遗书所致。但是,当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,不难发现,明朝亡国与崇祯脱不开干系。
首先,崇祯从他的父兄手中接管的皇位,实际当时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。崇祯当上皇帝之后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宦官专权,当时,魏忠贤的权力已经大到可以决定由谁来当皇帝的地步。崇祯掌权之后,迅速处理了魏忠贤,这件事处理的非常果断。原本,崇祯可以利用魏忠贤这件事顺理成章地笼络人心并进行改革,但是,崇祯却不听辅韩爌的建议,一味地扩大牵连,无限度地清查清算,导致官场恐慌,人人自危,错过了调整政策和改革体制的良机。
其次,崇祯虽然有励精图治之心,怎耐他生性多疑,刚愎自用,不懂治国之道。据统计,崇祯为了尽快扭转明朝的危局,他不停地更换首辅,在他当政的17年间,他总共任命了50位内阁大学士,由此可见,他的用人之术有多轻率。这种随心所欲地施政,导致他的内阁根本就没有一个连续的施政方针,整个朝廷内部势力忙于争权夺利,而百姓的生活却每况愈下,百姓没有了活路,崇祯也失去了民心。
最终,丧失军心导致崇祯成为了亡国之君。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,崇祯竟然使用了其老祖宗的套路,启用宦官监军。这些宦官不懂带兵打仗,但是却掌管军饷的使用,还直接参与军队的指挥,并暗中监视军队将领的一举一动。如此玩弄军权和皇权,明朝军队将领的领导力和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。因此,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过程中,明朝军队一触即溃,导致李自成长驱直入北京城,而大明江山也就此断送在了崇祯之手。
明朝为什么会灭亡?
灭亡原因:先是万历怠政,后是闯王李自成推翻了大明政权,然后再有农民起义,然后是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,灭了大顺政权,然后在相继的十几年里面,消灭了大明王朝。
具体介绍如下:
一、由盛转衰:张居正死后初期,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,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、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,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。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。
二、万历怠政: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,缺官现象非常严重。 1602年,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,侍郎十名;各地缺巡抚三名。明神宗委顿于上,百官党争于下,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。
三、阉党专权: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,加剧东林党争,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,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,拉拢齐楚浙党,号为阉党。1624年后,大量东林党人入狱,甚至处死,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。
四、农民起义: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,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;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;随后王自用、高迎祥、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农民起事。崇祯在煤山自缢,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。
扩展资料:
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,以应天府为陪都。明初历经洪武之治、永乐盛世、仁宣之治等治世 ,政治清明、国力强盛。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,后经弘治中兴、嘉靖中兴、万历中兴国势复振,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,爆发农民起义。
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,崇祯帝自缢殉国,明朝覆灭。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,随后清朝击败大顺、大西、南明弘光、隆武、绍武等诸政权。1662年永历帝被杀,南明覆灭。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,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明朝
明朝为什么会灭亡
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有以下几点:
一是政治体制的腐败。明朝的政治体制是封建制度,官员以家族为基础,官僚主义盛行,官员腐败严重,政府腐败日益严重,政府管理无力,社会动荡不安。
二是军事上的失败。明朝的军事力量薄弱,军队训练不足,装备落后,军事政策不当,导致明朝在与外敌的战争中失败,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。
三是经济上的衰落。明朝的经济发展缓慢,财政收入不足,财政支出过多,货币贬值,经济活动减少,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,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。
四是社会上的动荡。明朝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,农民起义频发,社会矛盾日益激化,社会秩序混乱,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。
评论